黄菡专场纪实
初审: 复审: 终审:
名家箴言开启追梦之旅
从容的步伐,优雅的举止,举手投足之间,黄菡尽显名家的端庄风采。在与主持人的聊天中,黄菡分享了她对人生规划、家庭关系,父母与孩子之间关系的处理等贴近生活的独到见解。她坦言:“随遇而安是她面对人生规划的一种态度。”当谈及如何融入社会集体时,她认为调整心态是一个重要的方法。回首大学生涯,她感慨地说道:“大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及犯错误的机会,充满了自由、可能性与美好,希望同学们应好好珍惜大学四年生活。”
随后,黄菡从“认识人——克服认知偏差”、“对待人——增进沟通技巧”和“团结人——遵循吸引规律”上三个方面着重介绍了本次梦想对话的主题——心理艺术和技巧。黄菡指出,“认识人——克服认知偏差”是人际沟通和互动的前提性和基础性环节。为了能使同学们更直观地了解到认知偏差,她展示了多幅有关知觉偏差的图片,充分说明了认知偏差在社会认知问题中的重要性。“知觉偏差,存在人对人的认识中,任何人都很难做到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保持正确”。在“对待人——增进沟通技巧”这一内容上,黄菡强调了学会真诚和非语言技巧的重要性。“真的不一定是对的,对的不一定是善的。学会真诚,不仅要追求真还要体现善”黄菡认为,学会真诚,要避免在人际交往中不假思索地表达感觉和不加修饰地表达观点。她指出,不假思索地表达感觉不仅缺乏对人性的理解和维护,更缺乏了理性的思考和分析。“苦口的良药不是真正的良药,还要披上一件糖衣。”通过这一形象的比喻,黄菡强调了说话方式应恰当,以利对方欣然接受。“送人玫瑰,手有余香。”黄菡笑言,这是她最喜欢的一句话。她认为,在人际交往过程中,不能不加修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,与人交流不仅要注意说话场合及说话对象,更要注意讲话的方式,要站在积极的立场上为他人建言。
常言,眼睛是心灵的窗户。在非言语沟通途径的介绍中,黄菡指出:目光接触的时间、部位都是沟通中应特别注意的。所谓“锣鼓听音,听话听声”,言语表情中的语音、语速、语调、节奏都应特别留意。在演讲过程中,她带领现场观众完成的一个实验。“伸出你的手,把它放在额头上。”然而根据黄菡的示范动作,现场人员无一例外地将手放在下巴上。实验说明,人们更相信看到的而并非听到的,因此在人际交往过程中,非语言沟通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。为了更近一步地阐释其内涵,黄菡引用了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名言:“除非圣灵能够秘而不宣, 常人的双唇即使缄默不语, 他抖动的双手也在喋喋不休, 他的每一个毛孔都在叙说着心中的秘密。”除了圣灵,我们每一个普通人,都需要通过非语言途径来更好地诠释自己的情感,让人认知自己的情感,并通过此来表达真诚与善意。在谈积极如何团结人的问题时,黄菡指出在“团结人,要准寻“邻近律、相似律、互补律和对等律”四条个吸引规律。
答疑解惑唱响青春之歌
聆听完黄菡生动诙谐的演讲后,现场观众就自己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向她提出疑问。双方的共同探讨,拉近彼此的距离的同时,深化了本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。当被问及为何定位自己是一个成功的女人时,黄菡说,自己在每个年龄阶段都做好该做的事,一步一个脚印,一直走到今天,同时珍视她的家庭和工作,正确处理自己身边的人际关系,所以认为自己是成功的。现场观众在讲座结束后,纷纷表示意犹未尽,并肯定了今天讲座内容在人际沟通中的帮助意义。一位同学在听完讲座后充满激情地表示:通过此次活动,他将会把梦想付诸实践。
春风化雨滋养梦想之旅,润物无声津润多彩青春。人际关系作为一门人生的必修课程,在大学的生涯里占据了重要地位。我院以“面对面——助你实现成才梦”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,为学子提供了一个与名家面对面交流的广阔平台。黄菡老师犹如一朵铿锵玫瑰,在散发知性之美的同时为学子指点迷津,给予同学们人生的启迪。通过建设优良学风的激情号召以及青年导师的谆谆教导,我院学子将继续开拓进取,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一切困难,用饱满的热情迎接未来挑战!
黄菡接受访谈
黄菡围绕“如何在第一时间获得他人的好感——人际协调的心理艺术及技巧”的主题与学子面对面交流

互动环节学生踊跃提问
活动现场